当前位置:首页>业务之窗>派驻监督

把握三个方面 扎实有效开展派驻监督

来源:派驻市交运局纪检监察组 日期:2021-03-15

  在市纪委七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主任王彦东都用较大篇幅提出派驻监督的重要性,对派驻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我们要按照全会“聚焦政治监督”和“监督质效提升”要求,着重从对监督的思想认识、方式方法和应注意把握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开展好派驻监督。 

  一、解决好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 

  做好派驻监督,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做好派驻监督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派驻的目的和出发点,明确为什么要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的问题,重点解决好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派驻机构监督的“探头”作用,提振“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1.要解决好不愿监督的问题。我们是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被派到驻在部门的,肩负着监督职责,这是我们的第一职责。 

  2.要解决好不会监督的问题。监督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要解决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从而处理个案,找寻、纠正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检查、调研、信访、谈话、审计、财务报表、人事安排、干部提拔、工程项目、调阅会议记录、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形式开展监督,从中发现问题。主要发现有没有政治问题,看政治生态如何,有没有做到“两个维护”、有没有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是否坚决彻底,有没有弄虚作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有没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没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没有违规用人、受贿贪腐等问题;看党员干部工作是否在状态、履职尽责,看是否存在失职渎职问题。能够做到以上内容的监督,首先要不断地强化学习,学习领会掌握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学习掌握《党章》《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政务处分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纪律规定,并能够恰当地运用相关法纪规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功能,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议形式,充分运用《忏悔录》和廉政视频短片、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深化“以案为戒”“以案促改”和“以案促治”。三是开展制度监督。通过修改完善、建立健全制度,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对制度的执行力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注重对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风险性问题的监督。四是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求该公开的必须公开,通过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干部习惯监督、习惯被监督,让群众知道监督、参与监督。五是要深入学习了解掌握驻在部门的相关业务,对驻在部门的工程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岗位环节要了然如胸,不做“门外汉”;要了解掌握驻在部门及其基层单位职责、范围、重点岗位和风险点,了解掌握队伍建设情况。做到监督不留死角,职责在哪里,监督到哪里。 

  3.解决好不敢监督的问题。首先要有“三气”:底气、勇气、硬气。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党章》和《国家监察法》赋予的,我们的背后是强大的领导机关。其次,“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有“打铁”的本领和能力,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三是要敢于和善于“发声”,依法依规依纪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四是要自身清廉,与驻在部门没有利益瓜葛,没有小利益团体、没有“小圈子”,不能受制于人。 

  4.解决好如何开展同级监督的问题。 作为派驻机构监督同级“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是监督中的难点。如何做好同级监督,彦东书记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解决思想顾虑问题。要解决好身份定位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没有完全从党组成员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容易产生忽视和淡化派驻角色的心理,怕与驻在部门关系僵化,担心被“边缘化”,甚至出现“顺拐”现象,监督职能发挥不好。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监督“一把手”,存在顾虑和禁忌,感觉缺乏力度,弄不好会“里外不是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做好同级监督,要靠顶层设计,也要把我们自己该负的监督责任负起来,这是对我们派驻监督能力的一种考验,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挑战。要认识到作为“关键少数”的主要领导干部更要接受监督和加强监督。因为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好不好,关键在“一把手”和班子,那么,政治监督的关键也在“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他是一个部门和单位的“旗帜”和“风向标”,政治生态如何,关键也在“一把手”。其次,我们在与“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监督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通常情况下不能太过直接和生硬,要让他们感觉到诚意和善意,是对事业和其本人的负责。还要采取会议、微信平台和平时聊天的机会,以案说纪、以案为戒,提示和警示应注意和遵守的问题。经常同“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交流研判驻在机关和局直单位廉政建设情况,同班子成员交流和沟通所分管单位和部门的问题,把监督融入到思想交流和案件通报中。 

  5.解决好如何围绕驻在部门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开展监督的问题。实践中体会到,我们不仅要执法执纪问责,也要把推动落实好驻在部门的重点工作作为己任。推动和保证驻在部门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效运行和保质保量完成,不仅仅是监督者,还是推动者。要在明确纪律规定的前提下,保好驾、护好航,支持和推动工作开展和落实。 

  二、监督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突出做好重点监督、日常监督以及交办监督和延伸监督。重点监督首先是要开展好政治监督,就驻在部门党的建设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监督。日常监督主要是通过谈心谈话,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建立常态化约谈提醒机制,充分运用“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交办监督就是指市纪委监委临时交办的监督任务,要及时有质量地完成。延伸监督指的是在案件发生或查办后,对所关联的问题举一反三地开展监督,深入查找问题和堵塞漏洞,找出规律性的问题。 

  2.突出建章立制。对通过监督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属于违纪违法问题及时报告市纪委监委,属于一般性共性问题,要及时与驻在党组沟通意见,并推动和协助驻在部门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掌握的涉事党员干部以及所在单位违纪违法问题多发易发、政治生态情况、“四风”问题情况,形成高质量纪检监察建议书,并持续跟踪监督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问题解决、形势好转。对不认真整改敷衍应付整改的,启动问责程序,以问责倒逼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三年来,我们驻交运局纪检组针对在监督中发现的财务管理、人事制度管理、自由裁量权过大、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公务接待和公车使用以及请销假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建和完善9项。 

  3.突出查办案件。在实践中,我们也把调查了解、核查案件作为监督的重要方式。案件核查的过程,也是体现监督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震慑和警醒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人,对发现的相关问题予以纠正和整改。 

  4.做好对驻在部门工程项目、重大事项的主动监督、超前监督、过程和结果监督,做到“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事项,从调研、方案制定,到实施、验收始终跟进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警示提醒、提出意见整改加以整改。 

  5.要不耻下问。对不懂或者搞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有关部室和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帮助解决,直到把问题弄通弄懂落实。 

  三、监督中应注意把握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如何处理与驻在部门的关系。这也是在派驻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我们能否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明确我们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我们要按照“三转”工作要求,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既要深入驻在部门了解掌握情况,还要学会从中跳出来观察分析判断。避免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 还要把握好与驻在部门干部相处的尺度和分寸。太近易狎,缺乏敬畏感,易出现破规破矩现象,一定程度上易发生问题;太远易疏,又不了解和掌握情况,不利于监督。三是不能在驻在部门承揽工程项目、人事安排、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私利,搞小团体、小圈子。要做到自身清廉,不为所动。否则受制于人,不但不能开展好监督,还会损害纪检监察干部形象,降低威信。 

  2.如何对待排斥监督和回避监督的问题。在个别部门或者个别基层单位会存在排斥监督和回避监督的问题。当然,这可能是个例。但一旦出现,我们要客观勇敢面对。排斥监督和回避监督突出表现在封锁隐瞒实际情况或者不公开事实真相,研究重大事项回避驻在纪检组,或者“一言堂”,会前“统一”,会上定“调子”,或者明知违规违纪,仍要强行通过。这种情况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排斥监督和回避监督,一方面释放出可能存在违法违纪的危险信号,是对法纪不知敬畏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我们与驻在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有隔阂或者产生误会的问题。如果是前者,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明确态度,依法依规纠正。如果是后者,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对个人负责的精神,加强沟通协调,消除隔阂误会。 

  3.要敢于担当,更要有担当的本领。我们能否胜任纪检监察工作,成为行家里手,要看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法纪条款。同时,还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在派驻部门,尤其是派驻的基层单位,会在一些工作上征求和听取驻在纪检组的意见,让我们在纪律规定上面“把关”,认为我们给出的意见,心里有底。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给出“行”还是“不行”的意见,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是含糊其辞。只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发展,在敢于担当的同时,还要为担当者担当,要为想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出主意提建议,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相关纪律界限规定,推动工作落地生效。 

  4.要不耻下问,多向领导、有经验的同志和相关部室请教研讨,直到把问题弄通弄懂,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白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