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纪委市监委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在脱贫攻坚和“十大工程”、信访维稳等工作方面,多人获得表彰;在正风肃纪、查办案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形成有力震慑,展现出市纪委市监委注重队伍建设,狠抓素质提升,严格内部管理的工作成效。
提升素质练内功 精准执纪有担当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纪委市监委把提升业务素质,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放在队伍建设首位,采取走出去和内部挖潜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先后组织5批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中央纪委、省纪委组织的专题培训,提高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能力。利用每周三下午时间,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日”活动42期,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培训课程、相关纪法知识集中学习,为纪检监察干部“补钙”“加油”,实现了纪法深度融合。近年来,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网上学习、评案集训、以案代训、跟案实训等,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岗位履职能力、精准办案能力。在学习中,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业务知识、带头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树起全员学习、提升素质的标杆。
通过学习,提升精准问责能力,这是最大的担当,是对干部最大的负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市纪委市监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精准运用纪法条文,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考量、慎重处置,着力提高执纪执法水平,确保不枉不纵,把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落细落实,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位受到党纪处分的干部感慨道:“受到处分后,我深入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确实服气。感谢组织挽救我,以后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不再做违规违纪的事。”
打铁必须自身硬刮骨疗毒展决心
有权必受监督,用权不可任性,纪检监察干部不能例外。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就是规矩,有权更要讲规矩。在日常工作中,市纪委市监委既强化对内的日常监督,体现关心爱护,也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清除“害群之马”,用铁的纪律保证队伍纯洁。
工作中,市纪委市监委把“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贯穿到“全方位”监督中。为规范权力运行,市纪委市监委先后出台8项制度,完善相关业务模板。以制度立规矩,在健全内控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上着力。针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作出严格规范——对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核对、全程可控;在审查调查环节,严格报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严格措施使用;在案件审理环节,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合规。为防止“灯下黑”,建立起包括打听干预案情报告备案、回避、脱密期管理、安全责任制等一系列自我监督制度。一条条落实落细的举措,盯住了人看住了事,给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工作戴上“金箍”,为规范高效查办案件提供保障。
心底无私讲奉献 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纪委监委工作,要求严、责任重、压力大,正如市纪委市监委一名机关干部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党把重要的工作责任交到我们手上,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我们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面对贪污腐败敢于发声亮剑,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把担当扛在肩上。做一名让党放心、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工作者,时刻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道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心声。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纪检监察干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无怨无悔。第七审查调查室主任丁哲敢于动真碰硬,先后参与或带领专案组查办多起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震动。信访室副主任于文龙经常出差在外,老人和妻子都已经习惯了他的“说走就走”,妻子有时忍不住问于文龙“为什么总那么忙?”,他说:“委里还有比我更忙的,大家都这样。”巾帼不让须眉,在市纪委市监委的各个部门,都有女同志冲锋陷阵,战斗在前沿。加班加点、贪黑熬夜,难免忽略老人、顾不上孩子,这成为她们每每说起来就要落泪的愧疚。类似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坚守一线、寸步不退、敢战必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家属说:“选择了纪检干部,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付出,就意味着必须独自顶起一个家。”
纪检监察干部心中所装的,不是个人的小家,而是党和祖国这个大家。正是因为心中有着这种家国情怀,才能不避斧钺,才能敢踩逆流,才能担负起守护朗朗乾坤的重任。